(通讯员 平丰娜)4月17日,我院世界史春秋读书会在1号楼1208会议室举行。本次春秋读书会的主题为“文明承重几何?——品读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并邀请曾晓祥老师现场指导,2017级世界史党小组组长龙武主持。
本次读书会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同学们依次分享读书心得。王蒙蒙简要介绍了本书中关于冷战结束,原有的以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来解释国际关系和国际现象的范式受到冲击的时代背景,指出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一书中,作者首先阐释了战后的世界是一个多文明的世界,并且各种文明是处于变动中的,正是在这个变动的动态过程中,出现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和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同时,她对近来很受关注的难民问题讲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作者对难民问题的解释有夸大之嫌,难民问题不仅仅是文明的问题,而是需要考虑到接受者和被接受者两方面的复杂问题。
钟梦琴以批判性的角度提出自己与作者不同的看法,她不同意亨廷顿关于中国将同伊斯兰教国家结成反西方联盟的观点。中国纵然同美国的价值观有所不同,但中国同伊斯兰教文明更是存在较大差异。从国内某些地区出现的失控迹象和国家政策的应对看,中国同伊斯兰教国家结盟反西方的可能性非常低。
韩成桢以英美霸权转移为例分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他指出,英美霸权转移并不仅仅如亨廷顿所说的两个社会紧密的文化亲缘关系。纵观英美关系史,英美霸权转移首先是一个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但大体经历了争斗(1783-20世纪初)、结盟(一战到二战)两个阶段,英美两国之间的霸权转移不仅仅如亨廷顿所说的应该归功于两个社会紧密的文化亲缘关系。他认为诸如地缘政治、现实主义、国家利益等方面都是影响英美对外政策转变的重要因素。
随后,田盈、赵凯明、李琪等同学也以自己独特的观点与大家分享了读书心得。同学们发言讨论结束后,曾晓祥老师从三个方面对本次读书会进行了总结。第一,他表扬同学们认真准备的学习态度,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第二,他指出由于本书内容广泛,大家多以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切入讨论,而对其他同学的观点可能不太了解,导致读书会过程中交流不够深入。第三,曾老师认为国内虽然多以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本书,但同时必须重视本书所提出的观点。如果我们忽视文明的冲突,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文明引起的冲突真的会发生,但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予以关注,将能避免此中情况的出现。
当然无论怎样,作为一种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学术观点,其错误或是新颖正确的地方都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世界公民,没有人希望这个世界充满战火与冲突。一切研究分析都为了尽可能避免冲突以求共同的进步。用亨廷顿的话说,当“投资率”下降之时,文明便衰败了。仅从文明的角度而言,“文明的冲突”对于我们国家的警示作用也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