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启睿张源源)5月6日晚,历史文化学院1604班全体成员于1208教室举办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会”。本次读书会旨在于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重读经典,了解马克思本人及其理论学说。1604班班主任初庆东老师出席了本次读书会,并给予指导。
活动开始,班主任初庆东老师简单介绍了本次读书会的流程与目的。他强调,本次读书会旨在促使同学们接触马克思经典原著,了解马克思本人不同时期的思想,进而对马克思在历史学领域的地位有进一步的认识。本次读书会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共同讨论三本马克思经典原著,即《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共产党宣言》。三个小组依次发言,发言结束后,同学们就这一本书再进行深入讨论。同学们讨论结束后,老师总结点评。

首先,卞楷文小组的成员汇报了阅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的感受。他们从全书的内容谈起,进而详细介绍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相关情况。张如星特别指出,马克思富有感染力的文笔令人印象深刻。随后,蔡田雨小组的成员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进行了汇报。他们依次梳理了该书每一章的内容,并对书中许多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与老师进行了交流。最后,王启睿小组的成员向大家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与语言特点。他们指出,要将《共产党宣言》放入马克思创作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待,进而体会本书独特的号召力与感染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在读书会结束后,1604班的班长蔡田雨表示;“我们今天阅读的三篇经典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1848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年),都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深刻的社会背景。作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将这些文本放到历史语境中去学习和解读,我们要了解19世纪中叶欧洲的历史,我们也要了解这些文本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传布,即文本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