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立娟)2018年4月10日晚7点,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省级示范实习基地建设系列讲座之十《社会治理、组织与节庆——1930年代的平郊青苗会研究》在华中师范大学九号楼报告厅举办。本次讲座由63365线路检测中心主办,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活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任岳永逸教授主讲,楚学研究所所长、文化学系主任黄尚明教授主持。历史文化学院付海晏副院长和王洪强老师参加了讲座,不少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前来听讲。
岳永逸教授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作为政治组织的青苗会及社会治理方式。第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燕京大学的学生以北京郊区的村镇社区展开社会调查,关于平郊村的本科毕业论文多达30篇;第二、青苗会的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可观察与书写的民众狂欢之节庆与庙会,另一方面它又是可以被记录与阅读的乡土中国之基层组织;第三、青苗会性质的转变:由公众敬拜的基于农业生产的社会组织演变为维持社会秩序的政治组织;第四、青苗会的职能不仅是看青与保卫,同时也负责乡村基层事务的综合管理,如充当惩罚委员会与调解委员会等;第五、青苗会的研究揭示了治与乱的关系、自治与他治等社会治理的方式。讲座临近结束,岳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大水滴的小故事”,深入地展示了基于人群的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突出了民间自治的可能性与民众的主体性。
岳教授所做的上世纪30年代平郊村青苗会的学术报告,对我们现在的乡村振兴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岳教授的讲解对同学们知识面的开拓大有裨益,在座同学各抒己见,踊跃发问,有的博士生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了相关的理论书籍,与岳教授进行了深度交流。最后由黄尚明教授作总结发言,对岳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由衷的感谢!
岳永逸,男,1972年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活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百人工程”中青年理论人才培养计划成员,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方面的研究,如乡土宗教、民间文艺、都市文化等。已经出版《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等专著5本。曾荣获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九、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艺术著作奖,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